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浏览次数: 279次| 发布日期:06-12 15:26:26 | 七年级生物教案
标签:初一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http://www.yf1234.com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章9节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消化道的组成、阑尾炎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重点:
胃、肠的结构特点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具准备:
消化系统、牙齿结构图、胃及胃壁结构图以及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实验材料用具:猪(或羊、鸡)的新鲜小肠(已洗净)一段,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碘液,干淀粉,三脚架。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法、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下面,我们一块来学习有关食物的消化的内容。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
  提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想一想你所知道的消化
都有哪些方式?
  回答:牙齿将食物嚼碎,胃液和肠液消化食物。
  讲述:刚才同学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食物的两种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伴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下面,我们按照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这时候食物中的淀粉就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实验七),来观察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请大家取1克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置于三脚架上,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后待用。
  提问:为什么制成的淀粉浆糊要冷却后才能使用?
  教师回答:因为如果浆糊没有冷却,那么加入唾液后会使唾液中的酶不起作用。
  实验:用凉开水漱口后,略微张开口,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约3分钟后,将下唇搁在另一个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杯中。
  提问:为什么不能从咽喉处咳取黏液?
  回答:不清楚。
  讲述: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实验:取两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浆糊,之后,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毫升,向2号试管里滴入已准备好的唾液2毫升。振荡这两个试管。
  提问:为什么要振荡这两个试管?
  回答:使试管中的浆糊与后加的水或唾液充分混合。
  讲述:很好,请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同时把这两个试管放在盛有37 ℃温水的烧杯里恒温。约过10分钟后,同时取出这两个试管,冷却。
  提问: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试管放在37 ℃的水中恒温?
  回答:略。
  讲述: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不起作用;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
  实验:向冷却后的这两个试管里,各滴入两滴碘液。观察这两个试管里浆糊的颜色发生的变化。
  提问:这两个试管里的浆糊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答:1号试管里的浆糊变成了蓝色;2号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

[1] [2]  下一页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