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内蒙古日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组织记者深入革命老区、三少民族及俄罗斯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遭受雪灾地区以及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矿企业、服务窗口单位等进行采访报道,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展现给广大读者。
qq主人寄语【新春走基层】好日子就在百姓的衣食住行里,【百姓的快乐节日】
“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正月初十,记者驱车前往海拉尔垦区的牙克石农牧场,路两旁的灯笼、彩旗,洋溢着年的喜庆。我们敲开靠路边的一户房门,好客的主人热情地为我们端茶倒水。“日子过得不错啊?”“还好,还好。”男主人王洪斌随声作答。
达斡尔族的春节
春节,达斡尔语称“阿涅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达斡尔族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这段日子,没有特殊事情的人们会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把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大年初六,我们走进达斡尔族人家,感受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圣火升腾庆丰收
春节期间,夜幕降临,鄂伦春人家家门前都点起了篝火,用鄂伦春民族传统篝火晚会的方式欢庆丰收迎接新春。鄂伦春族猎民鄂丰军,一家老少三代14口人生活在一起。说起过大年,鄂丰军老人说,鄂伦春族的年夜饭是非常讲究的,每道菜都有一份吉祥的寓意,还会喝一种特制的马奶酒,这种酒寓意着鄂伦春人身体,像奔驰的骏马一样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温大爷给力的新年寄语
一向少言寡语的温德清大爷,年三十晚上趁着高兴劲,竟然对儿孙讲出了一番很给力的新年寄语,令儿孙们耳目一新,感慨颇多。年三十晚上7点钟,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蒙西世纪城小区的温德清大爷家里热闹非凡,一家老少四代21口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赵大爷家的三件大喜事
qq主人寄语大年初五,家住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虎山西路的赵焕胜老人起了个大早,这天是老伴李秀兰的70岁生日。73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兔年春节他过得相当开心,因为家里有三件大喜事。只要一想起来,他就乐得合不拢嘴。
住上正房过大年
告别四面透风的危房,搬进温暖、宽敞、舒适的新建大瓦房过春节,让低保户孟根巴根一家倍感幸福。腊月二十九,记者走进阿敦高勒嘎查农民孟根巴根家,见老两口正在给三个大铁炉加炭,红彤彤的火苗把新家烤得热呼呼的。
【农牧区的新面貌】
二楞滩的幸福生活
“科学种田,政府引导致富快;节水灌溉,大旱之年保增收”。这是达茂旗石宝镇二楞滩村李斌家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大年初五,记者在李斌家看到,三间崭新的砖瓦房里,水冲厕所、太阳能热水器、液晶电视一应俱全。
牧民的好日子
大年三十,笔者走进鄂托克旗乌兰镇政欣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据该镇乌兰图克嘎查党支部书记孟克宝乐德介绍,政欣小区居住着260多户来自阿尔巴斯苏木、乌兰镇等地农牧区的转移搬迁户,仅乌兰图克嘎查封闭草牧场转移居住的牧户就有30多户。
布仁巴雅尔的笑容
大年三十,记者走进刚刚遭受雪灾的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嘎查牧民布仁巴雅尔家时,他家5口人围坐在圆桌旁,边吃肉边唱蒙古族长调《四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详细
农村装修开始“赶潮儿”
大年初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燕山营子乡达日玛营的村民们正在忙着拜年串门。记者走进郝建平家时,却被他家时尚、实用的装修吸引了。“过去,我们村里房子的门窗都是简陋的木制的,没有吊顶灯,更别说拥有卫生间、煤气或沼气了。可现在凡是新房子,都变成了塑钢(铝合金)加防盗门式的门窗,墙壁也刷上了涂料。”
农家超市真方便
qq主人寄语【新春走基层】好日子就在百姓的衣食住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