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浏览次数: 216次| 发布日期:09-07 17:59:22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1] [2]  下一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