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

浏览次数: 496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5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6,
    2、 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正音:铭  陋   馨  苔   牍
    3、 齐读课文两遍。
    4、 疏通文意:
    学生根据注释逐句翻译,疑难处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相互补充。
    掌握重点词语: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5、 梳理结构
    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8句)谢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比喻、对偶。文中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楼市。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点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本句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简陋;二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4、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什么?(陋)。 
    用仙和龙来比? (德)。 
    用名和灵来比? (馨)。(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
    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5、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呢?出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什么?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
    苔痕对草色;阶绿对帘青;上对入。
    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6、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