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高二上学期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走进分数的世界,
老师也出示多种情况的图。 (说明有很多可能性,展示思维的多角度。)
【第二关】:快速抢答。
1 、铅笔实验:
师:把 6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几枝?( 2 枝)
师:把 8 枝铅笔平均分给 4 人,每人几枝?( 2 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 2 人,每人得多少?( 1/2 )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 6 人,每人得多少?( 1/6 )
生:把 6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得其中的 1/2 。
师:为什么把 6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得 2 枝,还可以用 1/2 表示呢?
把 8 枝铅笔平均分给 4 人,每人 2 枝,可以用 1/2 表示吗?
假如把 100 枝铅笔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也可以用 1/2 表示吗?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铅笔所表示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后,都可以用 1/2 来表示。)
2 、画图实验:
师:出示 6 枝铅笔,我要拿走它的 2/3 ,请问拿走几枝?
生: 4 枝。为什么?
提问后板书: 2/3 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 3 份,表示这样 2 份的数。
师:出示 1 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 1/5 ,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 5 根)
师:出示 2 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 1/5 ,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 10 根)
师:出示 2 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 1/5 ,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 15 根)
教师出示了三幅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的画,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
学生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后板书: 1/5 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
(【第三关】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估计是“动手摆小棒”之类的学生操作性游戏。)
师:(进行课堂小结,形成完整的课堂板书,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概括、提升。 )
师:师生对照着板书,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质疑问难。
评析: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夏 老师没有直接奉献真理——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主要抓住了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 2 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 1/2 表示;反过来,同样是 1/5 ,由于单位 “1“ 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强化了定义概念,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 “ 运动场 ” ,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 明夏 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动态生成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活泼、实在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 { 争鸣与商榷·相关链接 1} “可以对学生说‘不'?!”
走进分数的世界
走进分数的世界
浏览次数: 862次|
发布日期:06-12 12:29:11 | 高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