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政治教案八年级政治教案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浏览次数: 822次| 发布日期:06-12 13:41:22 | 八年级政治教案
标签:新课标八年级政治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案情:男青年A以“飞腾”的网名在某社区网上发表多篇文章,该社区网的版主是网名为“朱非动”的B女。两人在网友聚会上互通网名、姓名,逐渐熟悉起来。

后来,B女登陆网络发现,“飞腾”在网络一公开版块发表贴子,不仅称“朱非动”是网上交际花,而且夹杂着许多不堪入目的侮辱性语言。“朱非动”当即回贴要求“飞腾”不得侮辱他人。后来网络管理员将“飞腾”的有关贴子删除。

可是,“飞腾”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被删除的贴子复制多份,放到多个公开版块上。在此后的几个月间,“飞腾”用恶劣的侮辱性语言在网上继续发贴侮辱“朱非动”,还以另一网名发贴,对“朱非动”进行更加恶劣的侮辱和攻击。这还不算,他还假冒“朱非动”的名义,在网上捏造了认可自己所言的多条留言,对“朱非动”的人格和名誉大肆诽谤和污辱。

一些心态不正的网迷对上述侮辱性的贴子大量跟贴附和,一时真假难辨,造成恶劣的影响。不仅使B女在熟识的网友面前很难做人,而且受到亲友的误解,造成严重恶果。

B女忍无可忍,愤而将A男告上法庭。法庭经调查取证,认定A男在网上实施了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损害了B女的名誉。依法责令A男在网上公开向B女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

讨论:

1.  A男实施了什么行为、侵犯了B女的什么权利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2.  B女采取了哪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其中哪种方式最有效?

3.  通过本案你对网络道德、网上自我保护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

 

案例2: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案情: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然而,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L和他的学生Z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初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L和Z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小峰获得了17000元赔偿。

讨论:

1.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1] [2] [3] [4]  下一页


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1:在网上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