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食疗与药用价值
河蟹也叫“螃蟹”或“毛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发育长大。河蟹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
河蟹不仅美味可口,且有食疗作用。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且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主五脏中烦闷气。民间交它焙于研细粉,调麻油,外敷患处,可治冻疮、疮癣等症。蟹壳提取甲壳质经化学处理为几了胺,有抑制胆固醇的功效,可作为心血管患者的良药。
健康小常识温馨提示:吃蟹不是人人皆宜
螃蟹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吃时可蘸姜末醋汁,以去其寒气。另外,患有伤风、发热、胃病、腹泻者不宜吃螃蟹,否则会加剧病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尽量少吃蟹黄,以免胆固醇增高。另外,螃蟹不宜与茶水和柿子同食,因为茶水和柿子里的鞣酸跟螃蟹的蛋白质相遇后,会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块状物,使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胃柿团症”。推荐阅读:吃螃蟹应该注意什么?
河蟹的食疗与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