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之十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之十

浏览次数: 97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3:13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之十,

《胡同文化》
 
一、 说教材
《胡同文化》是新选篇目,放入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定位为课内自读课文。新教材《说明》中“阅读”部分谈到高一阶段的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根据这个要求,第一册第一单元学习重点为: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第二单元学习的重点为: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第三单元学习的重点为: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第三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两单元的基础上的,所以第三单元的课文的重点的设定应在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前两单元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第三单元中的前两篇精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的自读课文《胡同文化》就应该放在对所学“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知识的运用上。因此,我认为《胡同文化》这篇课文的重点有三个:第一、让学生自主的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第二、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第三、引申胡同文化,将其与现代的建筑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更深层次地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并从而学会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那么,真正深刻地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就成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所以,整堂课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另外,还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两种建筑文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并且指导学生课外上网,查寻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教学,就成了本堂课的创新点。

二、说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三大块。
(一) 导入(2分钟)
介绍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心中有数。
(二) 从文章内容中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30分钟)
通过三个大问题贯穿全文,使学生明白其含义。每一问题遵循三步原则:先读(分快速阅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再归纳(学生自己归纳并点评),最后教师小结(通过幻灯片总结)。
在文章讲解过程中,特别在讲解时,要带领学生从文章的语言上去领会作者的感情。(其中插入幻灯片的放映)
(三) 从与高楼文化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10分钟)
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这个结论是参考性的,而非决断性的。
(四)布置练习,教师总结,贯穿美育与德育,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古老文化,更加热爱生活。(3分钟)

三、 与学的相互融合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学习责任感;强调知识的认知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因此,教与学这两方面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所以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说,以显示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与作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 情景启发。
运用多媒体,放映有关胡同的图片(宽窄不同的胡同、贯通大街的网络、北京的四合院)和知识性的介绍(“胡同小介”、“胡同与四合院”),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南方的学生很少接触有关胡同的信息,所以用多媒体放映可以使胡同的形象映在学生脑海中,能更好的体会胡同的特点和对课文中描述的“胡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愉悦。同时也让学生在自己归纳胡同的特点时能更准确。第二、由于高一的学生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集中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必须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刺激与欣赏,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更引起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第三、是为了探究胡同文化的深层次的内涵而做充分的准备。人们认知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在本课之中,课文的结构就是与此规律相吻合的,先讲胡同,再讲由胡同引申出的文化,所以课堂的教学也必须与此规律相吻合,从直观到抽象。

[1] [2]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