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风景谈》教学设计,
风景谈
教学重点:
《风景谈》谈的内容(政治意义、美学意义);谈的方法(对照、烘托的手法;写景和写人相结合,递进式精辟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统一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本文的构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2、 余见本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1、 文章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诉诸形象(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悟。
2、 课前布置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三。课上再通过一道习题将这两道题的内容(即这篇课文中的形和神)联系起来,并一箭双雕,同时解决“思考和练习”二上的问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纲挈领,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复习旧知开讲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激动过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风景谈》{板书}。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白杨礼赞》相同,哪位同学能说说它的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回忆作答,教师补充。)
二、 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
(一)、提纲挈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学生速读课文,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1)题目风景谈,照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属于借景抒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风景来理解风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内容。
2)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它的政治意义。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PowerPor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两组照片:一组是纯风景,另一组是在此风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哪组照片更好,更有意义?
学生回答:有人活动的这一组。因为它(a)显得有生机;(b)能构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情境教学(蓄势):教师先用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根据课文中的情境绘制的六幅风景画中的纯风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山峰,并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
学生回答:……(众说纷纭)
教师再在刚才演示的幻灯片浏览模式的下方,再对应演示另一组在原风景画的背景上分别加上了六幅风景画中“人的活动”的幻灯片。在演示的同时,可同步播放由“我赞美你,骆驼—军民大生产—延安颂—三月里的小雨—解放区的天—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六首歌曲或其它延安时期歌曲组成的“名曲联奏”。整个过程如下表:
画面 地点 自然景观(首先播放) 人的活动(其次加上) 名曲联奏(建议曲目)
沙漠驼铃 猩猩峡外沙漠 单调、平板、苍茫 驼队出现 我赞美你,骆驼
高原归耕 黄土高原(解放区 蓝天、黑山、明月、作物 晚归的农人 军民大生产
延河夕照 解放区—延安 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 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 延安颂
石洞雨景 解放区 雨天、荒山、石洞 促膝读书的男女青年 三月里的小雨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风景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风景谈》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7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3:26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