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

浏览次数: 629次| 发布日期:09-07 18:53:46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翻译文言句子,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和特点。

3.辨析多义词。

4.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点导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在我国历史上出

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

一篇篇瑰丽诗章。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所作,又称《左氏春秋》,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史实,也是优秀的散文著

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氾(fan)南  佚(yi)名  夜缒(chui )而出  若不阙(que)秦

杞子(qi)杨孙戍之(shu)失其所与,不知(zhi)

3.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①晋/军函陵,秦/军犯南。

②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一.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侯”“伯”是什么样的职位?(第一段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答:春秋时期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爵位,等级依次有高低。

2.“以”是什么用法?它还有哪些用法呢?

答:“以”是因为的意思,它还有“根据”(田家侯之,以兴农事)、“把”(医之好治不病以

为功)、“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第一段中两个“于”的用法是否相同?试具体说说它们各是怎样的意思?

答:不同,前一个是“对”,后一个是“向”。

2.第一段中两个“军”字是什么意思?它用法是什么用法?

答:都是名词作动词,驻军。

3.晋侯、秦伯为什么围攻郑国?

答:因为郑国不敬重晋侯,又依附楚国。

4.你认为晋军和秦军出兵的理由是否正当呢?

答:不正当,郑国的做法是出于为自己的国家安全着想,并没有不对的地方。

5.作者开头指明原因有何用意?

答:为后文写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小结:本段用简要的文字交代了晋军、秦军伐郑的原因,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设伏,这是先

秦散文的常用写法。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

二.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中四个“之”是什么用法?怎样翻译?

答:第一个是代词,代佚之狐的意见;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第三个

“之”是结构助词“的”;第四个“之”是代词,代郑伯。

2.第二段中的人物称呼怎么理解?

答:“公”对诸侯王的称呼;“臣”是官员。百姓在帝王面前的自称,“子”是对别人的敬称;

“寡人”是古代帝王自谦的称呼。

3.这一段作者既有对烛之武的直接描写,又有对他的间接描写,请指出来。

答:通过“佚之狐”来写烛之武是间接描写,说明烛之武有非凡的才能。其余是直接描写,

表现烛之武自谦,通情达理、忠诚爱国的品质。

4.郑伯有着怎样的品格?通过写郑伯也可以表现烛之武,这种写法又叫什么?

答:郑伯的自责表现了他的大度和坦诚;这种写法是侧面描写,起衬托作用。

小结:本段写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及烛之武临危受命。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

三.作业:

1.练习一(背诵课文)

[1] [2]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