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638次| 发布日期:09-07 18:53:56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⑶怎样理解王熙凤出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明确:
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2.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聪明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二)林黛玉――“浪苑仙葩”
1.导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从黛玉的家里,我们看到廉洁、纯朴,觉得黛玉的高洁同“祖风”有关系,而且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子养,也使她少受一些传统的封建教育,为后来的叛逆准备下一个条件……课文是从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一)外貌特征
⑴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⑵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①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②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③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⑶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朦胧又清晰。
二)性格特征
⑴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