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名人传》教学设计之七,
《〈名人传〉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名人传》及罗曼·罗兰。
2.领会作者创作《名人传》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学,课上合作探究质疑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名人们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名人传》的目的及文中精警语句的理解。
难点:1.作者选择英雄的标准,作者的英雄观的理解。
2.作者为什么把首席给了贝多芬。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放《命运交响曲》音乐
教师谈话:刚才的乐曲大家应该很熟悉,它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而被称为乐圣,正是他不对命运屈服的精神而被罗曼·罗兰排在了《名人传》的首席。
2.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出生于法国涅夫勒省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亲是银行小职员,母亲在音乐上很有造诣,罗曼·罗兰受母亲熏陶,从小爱好音乐。罗曼·罗兰的早期创作以剧本为主,从1897年至1903年,他先后创作了《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等。这些剧本都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来对抗陈腐的戏剧,这和作者当时积极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有关。但这些剧本只上演了一两部,而且反应颇为冷淡。为此,罗曼·罗兰转而创作名人传记,相继出版了《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5)和《托尔斯泰传》(1911)。自1904年起,罗曼·罗兰开始创作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1915年,瑞典文学院不顾法国政府的阻挠,决定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
文学奖,以表彰“他文学作品中高理想主义和他在描写各种不同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在创作上又一次达到高潮,他相继发表了著名中篇《哥拉·布勒尼翁》(1919)、后期代表作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又译《母与子》)。罗曼·罗兰于1944年12月30日逝世,1945年1月2日在他的故乡克拉姆西镇举行了宗教葬礼。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讨论:
作为一篇序言,本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点拨]
①交待了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②作者选择英雄的标准。
③对英雄人物精神的剖析。
④为什么把名人传的首席给了贝多芬。
⑤鼓舞人们向英雄学习、自强不息。
(可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语句,并据此来划分文章的内容层次,进而明确文章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在明确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作为《名人传》的序,本文应明确《名人传》的写作目的?你能根据文意进行概括吗?
[点拨]欧洲的空气令人窒息,作者想用英雄来唤醒“老大的欧罗巴”,让人们呼吸自由的空气,摈弃“鄙俗的物质主义”和“卑下的自私自利”。周围环境的恶劣造成人生的艰苦,尤其对于“不甘心平庸凡俗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因此,作者想用像贝多芬这样的英雄去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给他们以支撑的力量。英雄就是榜样,就是前进的路标,可以为在黑暗中受苦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名人传》教学设计之七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名人传》教学设计之七
浏览次数: 915次|
发布日期:09-07 18:54:09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