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85次| 发布日期:09-07 18:54:17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归纳法。
  3.对比阅读法。
  4.“引导—探究”学习法。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归纳等。
  3.powerpoint:用于本文和《荆轲刺秦王》的对比阅读。
  4.影片:用于播放根据课文改编的故事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他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1] [2]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