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800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四、整体感知: 

1、先浏览课文。 

2、结合课文,看黄梅戏《长亭送别》视频片段和相关的图片,思考问题: 

选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主要表现的是哪个人物? 

基调:离别的伤痛 

主角:莺莺 



第二课时: 

五、品味语言(唱词鉴赏): 

(精彩的唱词比比皆是,在此以第一、二、三段出来和学生一起赏析) 

1、提示鉴赏方法:①找典故②找意象③分析表现手法④找关键词句⑤分析用词的普遍性的特点。 

2、四人小组自己鉴赏。 
3、请代表讲解,同小组的同学补充。 

4、教师更正、补充、点评。 

A、《端正好》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资料:(1)、典故:“碧云天,黄花地”化自范仲淹词《苏幕遮》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意象:万里碧空 遍地秋菊 萧瑟秋风 南方大雁 醉意霜林(特征:都是典型的秋天景象,感情基调都是秋之凄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秋景——离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4)、关键词:染 

点评:这首曲词开头化用前人诗词,总体勾勒离别的背景——秋。前四句同时罗列四个秋之意象,两动两静,给离别的感伤作了充分的情感上的铺垫。接下来一个问句引出直接的感情抒发——总是离人别泪。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所有景物都被离别的伤感所笼罩。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B、《滚绣球》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资料: 

(1)、意象:柳丝、疏林、斜晖(柳丝是古人送别的代名词,斜晖也传递出日暮时分的伤感) 

(2)、表现手法:由情及景、对仗、夸张 

(3)、关键词:恨 

点睛之句: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点评:这首曲词和《端正好》不同,它以“恨”开篇,不忍分别之情以不可遏止之势奔泻而下,然后才涉及景物。 
第一是虚拟的“柳丝系马”,古人向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这里进一步巧妙地想象,把它那绵软的枝条比作栓马的缰绳。“柳丝系马”实际上是说女主角不忍猝别,欲以缠绵之情丝留住情郎,但是“难”字说明这也只能是一种没有的幻想,幻灭更是让人徒添怨叹。“疏林挂斜晖”也略同此理。 

最精彩的一句当数“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缠绵数语之后,重要别离,这时张生跨上玉骢,却恋恋不舍,于是任由马儿细它慢行,而莺莺目送张生离别之后也要坐上马车归还。但是不忍情人立马消失在视线之外,于是策马驱车快快追赶已经前行的马上郎君。这一慢一快,恰好是一个数学上的同向“追及问题”。显然,他们会在一刻相遇,但也仅仅只能是一刻。它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揣摩两个有情人因不忍分别而在在乎那一刹那的“相遇”的微妙心理。难怪金圣叹先生曾经深深感叹说“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