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800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一、目的确定: 

《长亭送别》是著名的元代杂剧作品《西厢记》中颇为缠绵悱恻的一节。多少年来,它那精美绝伦的唱词被人们反复咏叹;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情人离别的场面都令人感喟不已;而女主角莺莺的大胆痴情更是鼓舞了无数痴男怨女大胆冲破世俗的藩篱而为爱而斗争。因而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应定在欣赏唱词的艺术魅力和把握莺莺形象意义两个方面。 

二、内容选取: 

本文是一篇扩展阅读,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即选取课文前三个唱段[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来分析,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和品味。 

三、过程安排: 

课程导入——作家作品——字词梳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唱词鉴赏)——人物形象——课外作业 

四、方法选择: 

1、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感受,自己去鉴赏、评价; 

2、比较阅读。通过和其他诗词比较的方式来领会课文唱词的绝妙之处。 

五、手段利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四个维度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充分融入到送别的美景和凄婉的离情之中,从而收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教学实施】 

教学目的: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离别的意境; 

2、把握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西厢记》的主题。 

教学重点:1、鉴赏文中的精彩唱词,感知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式: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前面,我给大家讲单元导语的时候说过,我们现在所欣赏的戏剧主要是20世纪从欧洲传过来的“话剧”。而在此前,我国早已有了本土的戏剧,而且也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本土的戏剧由于以唱为主,被叫做“戏曲”。今天,我们来看看,我们民族的戏剧和欧洲话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作家作品: 

(略提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京剧等) 

1、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请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 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王实甫: 《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2、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3、《西厢记》故事梗概:(教师罗列人物,请学生来讲故事,然后教师补充更正) 

(人物:崔母、长老、崔莺莺、红娘、张生<君瑞>、孙飞虎、白马将军) 



三、生字词梳理(预习检测) 

染 骢 倩(婧) 迍 钏 靥(魇) 揾 

谂(捻) 携(隽、镌) 泠(伶、拎) 霭(蔼、谒) 蹙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