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5个□,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老师照复习题摆出图形。
(1)让学生照复习题摆出图形,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有几个,○有几个,○比□多几个。
(2)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比□多2个的?如果要列式,你会吗?
(3) 小结:我们从上面的复习的图里可以知道,○比□多。从○去掉5个这一部分,就是○比□多的数,所以可以用7-5来计算。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先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要求学生填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红辣椒比青辣椒多3个的?为什么用减法算?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0。
(1) 出示例题(包括图画),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意思。
(2) 说明:我们用线段图表示讲义夹和铅笔盒的元数。(师画出两条线段并说明)
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的元数,图上是哪一部分?
(3) 讨论: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哪个数比哪个数多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再说明解题思路。)
2、老师指出:这道题可以这样想:已知王伟用了24元,李春用了18元,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24比18多多少,要从24里去掉18,所以用24-18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五第5题。
教学随笔:
课题十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例11、“想想算算”,练习五第6~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9个○和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完成复习题。
2、做“想想算算”第1题。(让学生读题,指名口答)
3、做“想想算算”第2题。
先学生算出第一个问题,说说是怎样算的。再让学生填写第二个问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面包车比大客车少坐几人,就是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几人。
4、出示板演题:妈妈买了22个苹果,15个梨。梨比苹果多几个?
(1)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集体订正: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为什么用减法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1。
(1) 问:刚才做的这道题,你还能把这个问题改成另一种说法吗?
(2) 让学生说明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 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3题。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五第6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口答第一个问题的算式,老师板书。
第二个问题也用这个算式求吗?为什么?
指出:求黑兔比白兔少几只,实际上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都用减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9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7、8题。
教学随笔:
课题十五:求相差数的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五第10~14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口算和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体会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具准备:第13题问题的纸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