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 例2及做一做,练习九3-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容器和两个大小不等的圆锥体容器(其中有一个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等底等高)。
2.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入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技巧问题)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边演示边说明)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最后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5)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书:
(6)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然后订正。
板书:例1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4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学生回答时,要让学生说出计算思路)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完成课本44页做一做第2题。
北师大版《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