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之一,
回顾与思考(一)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三角形三角之间的关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讨论、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各角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问题(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
第二张:例1(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
第三张:例2(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C)
第四张:例3(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D)
第五张:练习(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E)
六.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三角形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图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长方形的木框上,斜钉一根木条构成了三角形,可以加固框的结构.这就是简单的例子.
三角形是所有直线图形的基础,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往往通过三角形来研究.同时三角形的知识还将广泛应用到立体几何、三角、物理等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我们分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回顾三角形这一章.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来看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
1.请举出生活中包含三角形的例子.
2.三角形各边之间及各角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师]大家分组讨论.
[生甲]村子里的“人”字形房顶中就有三角形……
[生乙]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图5-173
如图5-173:在△ABC中.AB+BC>AC
或AB+AC>BC
AC+BC>AB
AB-BC<AC,或AB-AC<BC,BC-AC<AB
[生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如图5-173,在△ABC中,∠A+∠B+∠C=180°.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它们的应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
同学们都知道: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有以下方法:
①当三条线段的长都是已知数时,取其中较小的两边,看看它们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一次运算即可得到结论.
②当三条线段的长都是用字母表示时,必须满足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类题以后要谈到).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
[例1]有木条4根,长度分别为12 cm,10 cm,8 cm,4 cm,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
A.1 B.2
C.3 D.4
分析:在这4根木条中任意选取三根,其组合分别为12 cm,10 cm,8 cm;12 cm,8 cm,4 cm;10 cm,8 cm,4 cm;12 cm,10 cm,4 cm;在这四种组合中,12 cm、8 cm、4 cm这一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其余的都满足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应选C.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第二个应用是: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C)看下面的例题:
[例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和9 cm,第三边长为偶数.求第三边长.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之一
浏览次数: 394次|
发布日期:09-07 19:12:51 | 七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