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浏览次数: 593次| 发布日期:06-12 15:12:43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等。

2.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今天实行改革的理解;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3.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长安城平面图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及较多的地名、国名,学生不易掌握。

“频繁的贸易往来”一目是本课的总纲:1.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在隋朝基础上的。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了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3.唐朝发达的交通为给各国到唐朝以及唐朝到各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空间未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一目从三个层次分析了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一是指出在隋和唐初,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同中国就有往来。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指高丽、百济和新罗。二是在7世纪后期同新罗的友好往来。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直到唐朝末年一直同唐朝保持友好的关系,教材主要从留学生和贸易往来两个方面介绍。三是介绍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教材用小字进行介绍。

“唐风洋溢奈良城”一目,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唐和日本的往来。首先介绍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其次介绍唐和日本的贸易,再次介绍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玄奘西游天竺”一目,从两个方面介绍唐和天竺的往来。首先介绍唐朝高僧玄奘为了研究佛经,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佛教发源地古印度,潜心研究佛经,取得极高的佛学成就,他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历史的重要典籍,其次介绍了唐和天竺在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方面的情况。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技术。隋唐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吸收了天竺的风格。教材用表格形式介绍了唐和天竺的贸易。

“与波斯、大食通好”一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唐和波斯的往来。唐的丝绸、瓷器、纸张,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波斯,波斯富商遍布中国各地,长安城里有许多外国人居住,其中以波斯人为多。二是唐和大食的友好往来。教材主要从大食使节、商人的不断往来和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技术不断面传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本目的“唐朝的连珠和鸭纹织锦”和“波斯银币图”反映了波斯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和波斯商人足迹踏遍中国大地的情况。

“唐和东罗马的交往”一目为小字部分内容,不作要求,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

教学方法

问题提示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唐长安城平面图”等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那时候,我国同哪些国家交往。阿倍仲麻吕是谁?鉴真东渡是怎么回事?玄奘西游到了哪儿?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就会知道。(板书课题)

[1] [2] [3]  下一页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