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九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九

浏览次数: 200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九,

生:插腰。 

师:“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生:慢点好。 

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现在我读着这几句,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生演示)神态自然、从容多了,颇有点伟人的气度。现在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与前提,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更是突出考察学生的想象力。现在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可分四步: 

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看谁的脑海里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 

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只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了这一切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生:看到了,感觉到了。 

4、在这几句中,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既写出色彩艳丽,又写出境界开阔;层→林之密;尽→染之透,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问: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明确:“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联想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漫→水之盛,“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透→水之清澈,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争→把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壮观场面写了出来。 

击→飞之矫健,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天空的强劲有力;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吗?;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作了哲理性升华。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号召和呼唤,如同说: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号召大家要为生存的自由而斗争)) 

5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问: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明确: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