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571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此外,序文中有几句成语,用得都恰到好处。有些还是创造性的运用。如“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本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出,一字之易,新意立见,而又那么自然。又如“远逾宋唐”一句,“唐宋”连用虽最习惯,但因此处是说超越前代,自可由近及远。这些地方正是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值得我们细心玩味学习。
再说含蓄。序文对鲁迅先生及其诗、字的评价极高,放言遗词,斤两十足。但没有用类似“伟大”“高明”等形容词,也很少用类似“极”“至”等副词。这是文章的新奇处,也是写法的含蓄处。如第一段论诗,没有说鲁迅先生对写诗如何有修养,只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这样写,让人感到的言外之意,至少有二。其一,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而诗的造诣极深。其二,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第二段论鲁迅先生的书法,不直说功力如何,只说“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而鲁迅先生对于书法如何有研究,有功力,自然见出。“熔冶篆隶于一炉”和后面的“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合起来,告诉我们:鲁迅先生的书法所以“自成风格”,不仅是勤写苦练,使“心腕交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文字学有根柢,对碑帖有研究。第三段中“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一句,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下文从爱好《鲁迅诗稿》说到“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写得更为形象、含蓄。“春温”“秋肃”两个词,鲁迅先生的诗文中都曾用过。两词合用在这里,是对鲁迅先生的诗的思想内容有温驯、严肃两面,学者“手抚简篇”,经常学习,则将“默化潜移”,使“身心获益”“文笔增华”,甚有蕴藉。“文笔增华”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了全篇的题旨。如此结尾,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选自《辞章与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课堂练习
一 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点。
第一问:评价诗歌,鲁迅先生无心当诗人,但他所写的诗歌都很好,充满真情,画出了社会的真面目,真是诗如其人;评价书法,鲁迅先生也无意当书法家,但他的书法也很有水平,纳各体之长,自由发挥,自成风格,真是书如其人。
第二问:用文言写成,语言精练,字斟句酌;形式上似散实骈,顺乎自然。
课后作业:
1、结合第二篇短文《我为何而生》和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写一篇短文,谈谈鲁迅先生的生死观。
2、参加“圣陶杯”作文大赛的同学交稿时间:星期五第八节。地点:文学社活动室。
要求:打印或方格稿纸誊正。


我为何而生(第二课时)
1.导入课文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另外可参考“有关资料”对罗素的简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崇敬心理。)
2.指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朗读一遍课文。布置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①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