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

浏览次数: 81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4:53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推敲语言,其实是推敲思想感情,而写作中推敲语言是使感情更清楚、透彻。
   (4)第四个实例,《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是固定的,偏于类型,易用;而联想的意义,随时变化,不宜捉摸,是游离的,是偏于个性的,难用,但却可以使意韵丰富。     
   “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用书上的词语)这就是点石成金。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①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②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③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因而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我们在平时应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要从字词上咬文嚼字,达到最佳。
    (5)第五个实例,套语的实例。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回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这种“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也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会用俗滥的思想。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是一直强调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万不要形成“套板反应”,遇事应往深一层想。     
   (例子可以熟悉,了解)
   总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对五个例子各自要表达的观点都很清楚了。其实这五个例子都是围绕“咬文嚼字”。(重复五个例子的道理)
     5,到现在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小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明确: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要求、最终目标。
   今天,我们由《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的例子入手,清晰的分析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
   扩展 
     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咬文嚼字一下。
   1, 首先在阅读方面。
       过香积寺   王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