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五册教案全集》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五册教案全集》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151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五册教案全集》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  )  桔颂(   )    灼灼(   )      皋(   )
 B.征戌(   )       瘐(   )          缠绵(   )          褒(   )
 C.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
 D. 漂泊(    )        迢远(    )        桅杆(   )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  征     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树  木    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  味:   饱满      疏朗
场  合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树  木     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 :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           出处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         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           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             出处                
5.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作者            出处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             。(吴均《谷柳恽》)
 2.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               。(曹植《美女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五册教案全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