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就没有余角,
(9)钝角一定大于它的补角.
(10)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画一条直线.
解:(1)错.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而射线是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的,所以就不能再说射线的延长线了.
(2)错.钝角的定义是: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3)错.余角的定义是: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因此大于直角的角没有余角.
(4)对.∠A的所有余角都是90°-∠A.
(5)对.若∠A<90°,∠B<90°则∠A+∠B<90°+90°=180°.
(6)错.平角是一个角就要有顶点,而直线上没有表示平角顶点的点.如果在直线上标出表示角的顶点的点,就可以了.
(7)对.符合互补的角的定义.
(8)对.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而钝角是没有余角的.
(9)对.因为钝角的补角是锐角,钝角一定大于锐角.
(10)错.这个题应该分情况讨论:如果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果这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过这三个点就不能画一条直线.
七、练习设计
1.认真阅读课本本章后的小结.
2.认真重做一遍本课的10个例题.
八、板书设计
§复习(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1.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90分钟.
2.由于本节课为复习课,为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三大方面的内容都要复习到;第一是全章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了一章的内容之后,对本章知识结构胸有成竹,同时在复习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第二是这一章的典型例题,也要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注意本章知识的疑点和误点;第三是本章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思想,再一次带领学生回忆.
3.在复习课当中不要忽视对习题类型的归纳和总结,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几何,学生对几何的习题类型还掌握不好,帮助学生加以总结,会使学生在掌握这一章的内容时有的放矢.
4.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节课的前面,可以安排学生先自己复习,找出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复习提纲.提供参考如下:
(1)本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3)你认为本章的哪些题目你很感兴趣?
(4)学过本章后,你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学了本章以后,你对数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你对几何课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7)你认为对本章的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清或没有学懂?
第七十九课时
第八十课时
一、课题 §复习(2)
二、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阅读教材中的“全章小结”,给关键性词语打上横线.
2.利用数轴串讲有理数有关概念.
本章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数一起纳入有理数范畴,我们学习的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数轴上看,小学学习的数都在原点右边(含原点),引入负数以后,数轴的左边就有了实际意义,原点所表示的0也不再是最小的数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左向右越来越大,A点所表示的数小于B点所表示的数,而D点所表示的数在四个数中最大.
我们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AO>BO>CO,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说的绝对值.由AO>BO>CO可知,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数值反而越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