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怎样算,列出算式,并且算出得数;
4.进行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二、复习指导
1.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思路解答应用题。
师出示总复习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3)学生做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解法一:72+72÷3×2
解法二:72÷3×(3+2)
2.复习行程问题。
教师出示总复习的第10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第(1)、(2)题。
学生做完后,教师启发学生回答:解答第(2)题,需要哪些条件?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使学生明确第(2)题是求每辆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知道了每辆车的速度,还要知道行驶的时间,所以要把第(1)题的问题作为第(2)题的条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案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用每辆车的速度乘以时间来求出每辆车行驶的路程。如果有些学生先“求出一辆车行驶的路程,再用两地的距离减去这辆车行驶的路程,求出另一辆车行驶的路程”,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要鼓励学生灵活地应用各种方法解题。
问: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找出第(3)题的条件?怎样能很快地算出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利用第(2)题算出的乙车行的距离减去甲车行的距离,就可以直接求出来。如果有学生用两车的速度差乘以时间,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
第(4)题,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解题。“330-(34+32)×2.5”和 “(34+32)×(5-2.5)”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第(5)题,让学生想一想,求两地距离,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能
不能在前几道题中找到这些条件。使学生明确需要知道速度和时间,速度是已知的,时间在第(1)题中已经求出来了。让学生编完题后,再列式解答。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2—15题。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总复习的第11、12题,练习三十二第16~19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根据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重点: 根据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总复习第11题。
说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补充。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在算术解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运算,直接地反映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在算术中需要“逆解”的题,用列方程来解往往比较容易。
二、复习指导
1.总复习第12题。
指名学生读题后,教师不限定解题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做完后,教师请用方程解的同学说一说解题过程,再请用算术方法解的同学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步骤,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用哪种方法解答更简便一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案